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在福州大学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25-07-22     作者:     点击: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总结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福州大学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新担当新作为,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更多“福大智慧”和“福大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吴明红: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期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州大学深感使命在肩,将“立足福建、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将会议精神深度融入办学实践。学校将充分发挥在数字技术、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智慧海洋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着力培养复合型城市建设管理人才;聚焦韧性城市、智慧治理、生态宜居、文化遗产保护等关键领域,畅通“产学研用”链条,加速科研成果在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转化应用,为提升全省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硬核科技支撑。同时,围绕福建城市群协调发展、闽台融合、生态省建设等重大战略议题,为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市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和政策评估服务,贡献具有前瞻性、可操作的“福大方案”,助力探索具有福建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服务新福建建设的生动实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贡献“福大力量”!

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亚雷: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受鼓舞,并深感责任重大。面向“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需求,福州大学聚焦战略对接、协同创新、务实作风三大主线,积极探索“双一流”建设高校服务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创新路径。学校将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推动人才培育与科研范式改革,积极参与政府“十五五”规划制订,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通过校地合作,推动信息、土木、建筑、环境、交通等优势学科赋能城市建设,共建城市科创综合体与产业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福大科技园打造为“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持续推进“环福大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贡献更多“福大智慧”!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福州大学智慧营造实验室主任沈振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到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让我们在备受鼓舞的同时感受到作为城市建筑研究者的重大责任。我们将更加注重发挥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力量,培养积极投身行业转型、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人才;特别是作为新增博士点的城乡规划专业,将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面向“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之城”的目标,做好学科转型与博士点建设。为实现美丽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工作目标,学校土木,建筑,物信,计算机等学院可开展跨学科合作,以智慧营造为理念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为住建体系培育“好房子”行业生态的同时,建设绿色智慧的零碳建筑、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我们还将着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市建设,将校地联合科研平台建设与城市工作实践有机融合,发扬传统规划,创新城市治理,建设智慧国土。

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唐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将“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作为新时期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土木工程学院深受鼓舞。学院“十五五”期间将持续深化学科转型,为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中传统建造环节面临的数据孤岛、协同困难及智能化不足等痛点,学院将联合行业龙头国企共同攻关开放式智能建造生态平台,通过“试点-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有力驱动建造环节的数字化跃升与智能化赋能。同时,筹建智慧城市学院,持续推进科教产融合创新,为智慧城市的高效、协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院长宋志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深刻擘画了数字经济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崭新蓝图,令我们倍感振奋。数研院将立足“数字福建”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与实践成果,充分发挥数字化驱动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依托研究院在智库研究、技术研发与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的综合优势,为智慧城市建设高效赋能;大力培育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数字人才,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桥梁纽带,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主动的作为和高度的责任心,为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执行院长罗涛: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转变”“六个目标”和“七大重点任务”,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指明方向,令人备受鼓舞。学院将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结合“十五五”规划,进一步科学研判新形势下福建省城市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福州大学人居环境学科发展的重要契机,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学科转型发展与服务能力提升的强大动力。学院将持续强化已有的“城乡历史风貌保护、地域传统建筑研究、城乡生态规划与修复、智慧营造与智慧城市规划”四大学科特色,探索专业传统与数智技术融合、学科核心与交叉领域融合,以及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创新路径,为我省新时代城市工作和实现福建省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执行院长邵振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到,要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福建省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孕育了水力、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清洁能源,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将以提升能源系统安全为己任,面向低碳、经济、安全的城市综合能源系统建设需求,应用实时监测、态势感知及多能互补协同技术,提升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效和韧性,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应用“能-碳”协调的多能流耦合建模、分析和控制技术,促进电能与其他能源的协同联动,推进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协调一体化发展;应用AI赋能的海量、多源、多维能源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通不同主体间的信息壁垒,积极推进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转型。

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陈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人民城市”理念,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讲话提出的“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与21世纪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前瞻性提出的“数字福建”战略和后来的“数字中国”战略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智慧城市等重点任务,为计算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学院将充分发挥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科优势,培养相关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化产学研融合,研发智慧城市核心技术,推动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张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举行在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引起广泛关注,师生们深感重任在肩。长期以来,学院的相关学科建设与城市发展深度交融,例如参与闽南古厝保护、交通视觉改造、工业设计创新、城市文创开发、城市IP设计等,关注城市高颜值改造和现代化建设,通过艺术赋能城市,努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学院师生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勇担历史使命,结合学院“十五五”规划,不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和时代转型,强化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在城市建设的服务中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建设未来美好城市贡献力量。

福州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苗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方向,我们深受鼓舞。福大设计院始终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理念,秉承“设计为美好未来人居”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径。我们构建了城乡规划、建筑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学科协同创新平台,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载体,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机制。以城市体检为抓手,团队自主研发了FD-STAP时空数据中台,基于CIM、LLM等先进技术构建多源异构的二三维数据服务平台;创新打造城市体检机器人,实现城市体检的智能化智慧化,推动科技创新在城市治理中的深度应用。我们深度参与福建省域城市建设实践,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韧性安全等理念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将持续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专业智慧和实践方案。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税伟:时隔十年召开的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城市发展关键转型期召开的具有重大而深远战略意义的大会,会议系统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作为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五个转变”为方法路径,在学科内涵、课程体系、科研方向、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转型和重构,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领域,为城市发展贡献高校智慧。


上一条:同心勠力 福启新程——福州大学召开2025年校友及基金会工作会议
下一条:校党委书记陈国龙慰问招生录取工作人员